一、背景分析: (一)上學期科研督導情況分析: 我們在幼兒園首屆學年科研督導方面獲得總分3.3分(滿分4分),在“教科研一體研討活動”模式下,我們在科研管理制度、培訓指導和科研參與方面各拿滿分(共2.5分),由此可見,我們日常對教師的科研管理、激發教師參與科學研究以及整理資料方面還是做得不錯的,基本上養成了每個教師都有收集和積累跟課題有關的資料的好習慣。但是,在課題立項和科研成果上扣除了0.7分(其中,課題立項——我園是一般區級課題,只得0.8分,2011學年沒有任何教師科研成果獲獎故0.5分都未得到),由此可見,我們的參與率是很高的,但是撰寫質量一般,業務指導的質量也有待提高。 (二)專題探究中的問題:由于前階段我們著重以個別化活動為載體開展“環境關愛教育”略有收獲,形成了“幼兒非式數手冊”初稿、積累一些“語言、音樂”方面的個別化方案,由此增強了幼兒環境關愛意識、引發幼兒環境關愛行為、感染與提高身邊成人的環境關愛意識……但是也發現在集體學習環節中比較忽視“環境關愛教育”,需要我們深入分析新教材,挖掘新教材中凸現“環境關愛教育”的內容……2012學年我們將進一步拓展環境關愛教育途徑,將重點對幼兒一日活動中各環節滲透環境關愛教育的行為發展進行整合性研究(尤其集體學習環節),力求完善更富有園所特色的幼兒環境關愛教育內容…… 二、指導思想: 進一步創新“問題課題化,課題研究常態化”之路,以教師發展為本,深入貫徹落實《上海學前教育課程指南》精神,根據幼兒園2012學年工作規劃的要求,進一步發揮好教育科研的先導性、基礎性和全局性;借助區專家、名師和教壇新秀等資源,注重個案研究和現場探討,借助集體學習和個別化學習交互平臺拓展“關愛教育”內容(環境關愛教育)與情感,充分發揮教育科研推進我園保教工作的作用。 三、主要目標:繼續完善本園課程方案,實踐凸現環境關愛教育,層層遞進有效開展實施,樹立科研意識啟迪探究。 四、主要工作與措施: 教師:以區級課題《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開展環境關愛教育的實踐研究》為抓手,主要以學習環節為載體,深入分析新教材,探究凸現“環境關愛教育”內容及提煉有效教學方法,促進師生有效互動;繼續啟蒙幼兒環境關愛意識、引發環境關愛行為以及養成環境關愛習慣,并進一步提高教師設計凸現環境關愛教育方案的能力。 措施: ① 定期結合業務活動開展幼兒園大課題組活動(與業務活動結合,即大教科研組): ◆ 撰寫2012學年度科研計劃,并與教師溝通與調整; ◆ 參加區科研負責人會議領會精神、相關的理論學習(網上、書刊、外出經驗學習與交流)與專家講座,調整課題實施計劃與實施放案; ◆ 以教科研小組形式每月開展兩次課題研究實踐與交流活動(以“集體學習為載體進行環境關愛教育研究”); ◆ 以項目推進組形式展開日常研究,落腳在個別化學習環節中滲透關愛環境教育的探究; ②定期末開展評比、交流與獎勵活動: ◆ 2012學年期末完成2期“打開心扉,愛是分享”交流活動以及補充內刊內容; ◆ 每個學期末各年齡段根據自己的側重點撰寫有關專題文章、收集四大板塊集體與個別化活動方案; ◆ 完善教科研獎勵機制,到期末給予不同層次獎勵(見教科研考核制度修改版); ③ 發揮教科研骨干輻射作用,創設指導的平臺: ◆ 王義萍—園總課題研究沙龍分管大小班組(穿插在業務中進行); ◆ 高凌云—園總課題研究沙龍分管中班組(穿插在業務中進行); ◆ 教科研組長—園子課題研究沙龍(穿插在各組教科研活動中); ◆ 項目推進組組長—有關奧爾夫音游與主題背景下音樂、數學、語言、美術等項目研究沙龍(能者為師); 保育員:在“一班一保”工作機制基礎上,完善保育員隊伍,進行規范操作等培訓。保健教師繼續開展《嘗試“以老帶新”園本研修模 式,構建關愛協作的保育員發展共同體》園保健課題,發揮骨干保育員帶頭作用,帶領個別新手保育員大膽實踐,相互交流工作心得,順利適應新崗位工作。 措施: ① 定期開展保健課題組活動: ◆ 總結上學期的保健課題研究情況,確定本學期的保健研究重點; ◆ 撰寫2012學年度保健工作計劃; ◆ 結合園際結對契機,每月至少一次保健課題組活動(保育組); ② 理論學習+現場實踐,從日常各環節為載體,進行規范操作的培訓; ③ “以老帶新”結對帶教的個案資料積累等。 五、每月具體工作安排表(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