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分析: (一)前期科研工作優勢: 我園在科研管理與指導上,堅持以“教科研一體研討活動”為主,不斷完善幼兒園的科研獎勵機制,來激勵教師整理資料和撰寫文章,養成了每個教師都有收集和積累跟課題有關的資料的好習慣,同時在有限的次數與有質量的撰寫教育教學案例、活動反思的過程中,使自身的理論知識得以再次增加,分析能力得以步步提高;2010學年成果有: 教 師 獲 獎 | 科 研 成 果 與 其 他 獲 獎 | 國家級 (條線) | 市級 (條線) | 區級 | 園級 | 4項(科研先進集體與個人) 1項二等獎 6項三等獎 | 2項課題立項 2項三等獎 | 1項課件制作三等獎 1項看圖編故事指導獎 1項教師演講三等獎 1項科研先進個人 1項二等獎 1項三等獎 2篇文章登刊 1項課題立項 | 42個活動方案推薦參加全國、上海市比賽 4本內刊 | (二)日常探究中的問題:由于前階段我們著重以結構游戲為載體開展“環境關愛教育”略有收獲,增強幼兒環境關愛意識、引發幼兒環境關愛行為、感染與提高身邊成人的環境關愛意識……但是也發現在其它環節中比較忽視“環境關愛教育”,尤其是生活和運動環節,需要我們思考如何養成大家良好的低碳生活,學會廢舊物資再利用?2011學年我們將進一步拓展環境關愛教育途徑,將重點對幼兒一日活動中各環節滲透環境關愛教育的行為發展進行整合性研究,力求完善更富有園所特色的幼兒環境關愛教育內容…… 二、指導思想: 進一步創新“問題課題化,課題研究常態化”之路,以教師發展為本,深入貫徹落實《上海學前教育課程指南》精神,根據幼兒園2011學年工作規劃的要求,進一步發揮好教育科研的先導性、基礎性和全局性;借助區專家、名師資源,注重個案研究和現場探討,借助生活、運動、游戲與學習各平臺拓展“關愛教育”內容(環境關愛教育)與情感,充分發揮教育科研推進我園保教工作的作用。 三、主要目標:不斷完善本園課程方案,實踐凸現環境關愛教育,層層遞進有效開展實施,樹立科研意識啟迪探究。 四、主要工作與措施: 教師:以區級課題《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開展環境關愛教育的實踐研究》為抓手,主要以四大板塊(生活、運動、游戲與學習)為載體,探究凸現“環境關愛教育”內容及提煉有效教學方法,促進師生有效互動;繼續啟蒙幼兒環境關愛意識、引發環境關愛行為以及養成環境關愛習慣,并進一步提高教師設計凸現環境關愛教育方案的能力。 措施: ① 定期結合業務活動開展幼兒園大課題組活動(與業務活動結合,即大教科研組): ◆ 撰寫2011學年度科研計劃,并與教師溝通與調整; ◆ 參加區科研負責人會議領會精神、相關的理論學習(網上、書刊、外出經驗學習與交流)與專家講座,調整課題實施計劃與實施放案; ◆ 以教科研小組形式每月開展兩次課題研究實踐與交流活動(小組設計—創設—實踐—研討—再實踐—再研討—個人小結—小組匯總); ◆ 以項目推進組形式展開日常研究,落腳在各個環節中滲透關愛環境教育的探究; ②定期末開展評比、交流與獎勵活動: ◆ 2011學年期末完成2期“打開心扉,愛是分享”交流活動以及補充內刊內容; ◆ 每個學期末各年齡段根據自己的側重點撰寫有關專題文章、收集游戲板塊方案; ◆ 完善教科研獎勵機制,到期末給予不同層次獎勵(見教科研考核制度修改版); ③發揮教科研骨干輻射作用,創設指導的平臺: ◆ 王義萍—園總課題研究沙龍分管大小班組(穿插在業務中進行); ◆ 高凌云—園總課題研究沙龍分管中班組(穿插在業務中進行); ◆ 教科研組長—園子課題研究沙龍(穿插在各組教科研活動中); ◆ 項目推進組組長—有關奧爾夫音游與主題背景下音樂、數學、閱讀等項目研究沙龍(能者為師); 保育員:由于我園從2011學年起執行“一班一保”工作機制以及保育員的流動性大,所以引進許多新手保育員,對于規范操作等培訓 任務加重。保健教師分析反思+積極與業務部溝通,誠心請教,最終一致確定《嘗試“以老帶新”園本研修模式,構建關愛協作的保育員發展共同體》園保健課題,發揮骨干保育員帶頭作用,帶領新手保育員大膽實踐,相互交流工作心得,順利適應新崗位工作。 措施: ① 定期開展保健課題組活動: ◆ 總結上學期的保健課題研究情況,確定本學期的保健研究重點; ◆ 撰寫2011學年度保健工作計劃; ◆ 結合園際結對契機,每月至少一次保健課題組活動(保育組); ②理論學習+現場實踐,從日常各環節為載體,進行規范操作的培訓; ③ “以老帶新”結對帶教的個案資料積累等。 五、每月具體工作安排表(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