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福 設計思路: 一、源于幼兒近期關注熱點 每個孩子都對自己的家有著天生的眷戀。幼兒在平時與同伴的老師的相處中也會經常提到自己家里的家庭成員。例如:我爸爸是警察,他會抓小偷;我爺爺很喜歡釣魚給我吃;我奶奶生病住院了;我媽媽肚子里又有寶寶了等等。近期我班正在開展《我愛我家》主題活動,幼兒通過《我在媽媽的肚子里》、《爸爸本領大》、《爺爺奶奶喜歡我》等活動,感受到了家和家人帶給他們的溫暖。所以,我想在主題開展接近尾聲之時,開展本次集體美術教學活動《全家福》,促使幼兒進一步關注到自己家人的臉部特征,提升幼兒對家人的情感。 二、源于我園課題的開展 目前我園中班正在開展課題《以體驗探索式的情境教學來提升關愛他人品質的實踐與研究》。關愛家人也是關愛他人品質的表現。所以,在主題《我愛我家》中我挖掘到“我的家有幾口人”這一素材點,以此設計本次活動《全家福》,以增進幼兒關愛家人的情感。同時,以研究課題為目的,在本次教學過程中的相應環節,我引入和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有生活情境;多媒體情境;圖畫情境。希望通過情境教學運用到美術活動中,能激發幼兒學習的熱情,幫助幼兒積累創作經驗,在情境中主動探索,引發幼兒的情感體驗,達到本次課題研究的目的。 三、源于孩子的發展需求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在平時與同伴的老師的相處中也會經常提到自己家里的家庭成員。例如:我爸爸今天休息在家,他開車送我上學;我奶奶生病住院了;我媽媽肚子里又有寶寶了等等。雖然家被每個孩子所熟知,但并非每個幼兒都能表現的愛家庭、愛家人、有些甚至于因為家人的溺愛而變得長幼無序。所以,設計本次活動不僅讓幼兒讓幼兒觀察家人的臉部主要特征,還讓幼兒感受家庭的親情,初步培養幼兒愛家庭、愛父母,尊敬長輩的關愛品質。 活動目標: 1、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員及成員臉部的主要特征,增進關愛家人的情感。 2、把握人物的主要特征,嘗試運用變化五官和發型等方法,表現不同的人物。 活動重點:能夠運用變化五官和發型等方法表現不同人物。 活動難點:能較準確的把握家人臉部主要特征進行創作表現。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幼兒和父母一起做過《我的家有幾口人》統計表。 2、紙剪兒童手型、記號筆、水彩筆、多媒體課件:全家福。 活動過程: 一、生活情境導入,引導幼兒說一說家庭成員的臉部主要特征 說明:生活情境導入凸顯真實,激發幼兒對家人的關注,依次提升幼兒關愛他人的品質。 1、引入《我的家有幾口人》統計表,請幼兒簡單說說自己的家庭成員。 提問:你的家有幾口人?你的家庭成員都有誰? 2、師幼互動,幼兒說一說自己家庭成員的外形特征。 提問:(例)你們家有5口人,有爺爺,有奶奶...,那我們是怎么知道哪個是爺爺,那個人是奶奶...從哪里看出來的?(引導幼兒說出家庭成員臉部的不同特征。) 教師小結:原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外形特征,我們就是通過這些特征來區分家人的。 (環節價值:樂意交流自己家人,能清楚地表達家庭成員的主要特征。) 二、多媒體情境演示,探究創作方法 說明:借助多媒體情境演示促進幼兒在腦海中初步構建自己的作品。 1、圖片導入,引出創作主題。(出示紙剪手型) 提問:這是什么? 提問:五個手指就像我們家里的誰? 小結:這只“手”就像我們的家,五個手指頭就像家里的成員,有不同的特征,但還是相親相愛的在一起。 2、圖片導入,探究創作步驟。 a.提問:XX長得怎么樣?XX和XX看起來有什么不同? (引導幼兒說說比較家庭不同人物的主要外形特征。) b.提問:這些人能住在哪里呢?(引導幼兒在手心畫上自己的家) 小結: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都住在自己的家里。 (環節價值:了解運用變化五官和發型的方式表現不同人物臉部特征的方法。) 三、多媒體情境渲染,激發幼兒自由創作 說明:多媒體情境營造溫馨的氣氛,激發幼兒將關愛家人的情感滲透在作品創作中。 1、全家福PPT情境渲染氣氛,激發幼兒創作熱情 2、出示材料,鼓勵幼兒大膽創作 觀察要點:觀察幼兒是否能夠逐一在“手指”上畫上自己的家庭成員,表現他們臉部不同的特征。 (環節價值:在作畫過程中,回憶家人的特征,表現對家人的情感。) 四、圖畫情境展現,促成幼兒交流。 說明:呈現幼兒圖畫,直觀形象的感受作品所體現的美好,增進幼兒關愛家人的品質。 1、請幼兒先與同伴講一講自己畫的“全家福”。 2、請個別幼兒表述分享自己的全家福。 總結: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美滿的家,家就像手指和手掌的關系一樣,凝聚在一起,相親相愛不分離。 (環節價值:感受全家福畫面,提升幼兒對家人的情感。)
|